如果说“眼球也会长个子”,家长们会不会觉得一头雾水?
事实上,这是在孩子身上静悄悄发生的事情。
进入学龄前的小朋友,不仅个头可能蹭蹭地长,有可能近视度数也在急速上升,让当爸妈的懊恼不已。
这背后可能就是“眼球在长大”,身高长是好事,但眼球一增长,视力就变差,怎么控制住,关键还是看细节。
身高、体重等,无疑是家长们最关注的身体指标,但是眼睛作为如此精密的器官,它的发育也有一个金标准,那就是眼轴。
眼轴,就是眼球前后径的长度
刚出生的小婴孩一般是远视眼,眼轴比较短,随着生长发育眼球慢慢长大,逐渐变成正视眼。
而处在学龄前的孩子,眼轴增长速度是0.2-0.3mm/年,直到18周岁成年,增长速度才会慢下来直至稳定。当然也会有一些特殊情况如病理性近视等,成年之后眼轴仍然在缓慢增长。
值得家长关注的是,眼轴长度1mm等效于近视250-300度,如果眼轴增长速度太快,意味着孩子近视甚至高度近视的几率都要比同龄人更高。
想要控制近视度数就需要更好的控制眼轴涨速,让眼轴和身高体重一样在正常范围内增长。喏,这个表格就是各年龄段眼轴的参考长度,可以对照自己宝宝的参数看看噢。
就像长高的个子无法再“压”回去,已经增长的眼轴也无法“缩短”一样,虽然临床上偶尔有“退轴”的小概率事件发生,但这一般发生在年龄较大、近视度数较浅的孩子身上,而且绝大部分退轴只是暂时的。
只要孩子还处在生长发育的高速阶段,眼轴就会慢慢的变长,由此导致的轴性近视也是不可逆的。
而以下这四个细节如果做得不好,无疑于让孩子的近视坐上“加速器”。
细节1:未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近视了,戴个普通单光眼镜就好,或者是忽略孩子近视度数的增长,就算眼镜跟孩子的度数不匹配,也没有做到及时更换。
这其实是一种防控的误区。
目前近视的矫正和控制有框架眼镜(单光镜和离焦镜)、角膜接触镜(离焦软镜、RGP、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等医学手段。如果孩子的近视度数增长过快,可以考虑综合运用以上的防控方案。
与此同时,也别忽略孩子眼睛的调节能量。调节灵敏度差的孩子,一看书就视疲劳,特别容易长度数,需要做调节功能训练,可以做经典的翻转拍训练。
细节2:未做到定期复查
虽然学校有一学期一次的校园视力筛查,但对于处在发育期的孩子是不够的。
要像关注孩子的身高一样关注眼轴的增长,尽可能三个月测量一次眼轴,对于度数增长较快的孩子,可以两个月复查一次。
目前临床上通行的判断标准是:
● 每年眼轴增长低于0.3mm属于正常(近视发生风险较低);
● 高于0.4mm属于增长过快(近视发生风险较高);
● 0.3mm-0.4mm之间属于临界期,需要密切关注。
但是如果儿童本身属于眼轴较大的,那么每年眼轴增长要低于0.2mm才会更“安全”一些。
眼轴检查用到的仪器为生物测量仪,这是个简单快捷的检查手段
细节3:忽视户外活动的重要性
我们理解家长的“苦衷”,就是孩子的生活往往围绕家庭和学校两点一线展开,户外时间很有限。
为了“挤出”难得的户外活动时间,我们建议孩子尽量延长上下学的时间,例如选择早上步行上学和晚上步行回家,以便尽可能地接触自然光线和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在上学放学的途中,孩子可以享受到视野开阔的环境,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心情,使头脑更加清晰,还有利于学习。
在周末也尽量避免让孩子“宅”在家,可以外出兜风、散心,户外活动的同时收获温馨的亲子时光。
特别注意,天黑了再做户外是没有作用的,一定要在白天外出才有效哦,就算是阴天也没关系,但是天黑了就纯属徒劳啦!
细节4:忽视用眼习惯和用眼环境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我们也理解有些“熊孩子”确实难以管控,需要家长多付出点耐心来矫正他们的行为,树立好的用眼原则,这比什么都不做要强,对吗?
无论是“一拳一尺一寸”,还是“ 20-20-20”用眼法则,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都能持久地发挥保护眼睛的作用。
另外也建议孩子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做作业,比如靠近窗户的地方。在晚上,应该使用护眼台灯,确保灯光的阅读照度在500-2000LUX之间,这样对近视防控也是有益的。
光环境是否达标,可以用照度计进行测算
最后强调一点,对于“眼轴增长”,家长们不能忽视,也无需过度焦虑,通过眼轴可以了解孩子屈光发育的情况,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有效的防控手段去管理它,放缓它的生长速度,减小孩子近视或是高度近视的几率,减轻视力不佳带来的烦恼或痛苦。
本文经医生审核仅作科普,欢迎分享、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