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担心,你现在只是眼睛巩膜有点充血”……第一次见到徐虹教授,她正在给一位年轻患者看诊,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解释,打消了病人的顾虑,最后,这位年轻患者拿着看病历满意地出去了。
徐教授很忙,等到看诊间隙坐下来,抓紧时间给她做了专访。
弃文从医,开启眼科医学之路
61年前,一位年轻的女学生正憧憬着考上大学,常年受军中从事记者编辑工作的父母的影响和熏陶(注1),她早就想好到时报考文学专业,文科类各考试科目都已经复习完了。以现在优异的成绩,她进入国内TOP名牌大学几乎毫无悬念。
就在这个节点上,她爸爸,曾任新四军某报社负责人对她说,希望她“为人民、为国家、为军队做点实事,去学医当医生救死扶伤,现在,国家正需要这样的人才”!一番思索,听话的她仅用1个多月复习,就以全省前几的好成绩考上军医大学读医学,从此,开始了她至今近50年的从医生涯。
(1963年年轻的徐虹教授,成为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员)
她,就是徐虹教授。
作为国内眼科专家,擅长各类眼病治疗,尤其斜视、麻痹性斜视、复视、眼震及双眼视功能的诊断与治疗,诊疗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多年来撰写并发表眼科学术论文60多篇,多次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奖,在该领域内有极高的造诣。
精益求精,成为医学专家
既然选了,就要做到最好!这是徐虹教授的信念。
经过5年的医学院学习,徐教授掌握了严谨的医学理论,加上临床实践工作,她很快成为医院骨干。1981年中央卫生部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办全国首届眼肌学习班,全国选派10个人参加,她是军队派出的唯一代表,师从我国著名眼科学家、医学教育家、眼科老一辈开拓者刘家琦教授,这为她的医学生涯提高技术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眼科专家,徐虹教授不仅熟悉各类眼病,对麻痹性斜视更有深入研究,她关于“甲亢眼病”“风湿性小舞蹈与眼病关系”等论文,在国内眼科界引起很大反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媒体对徐虹教授的报道节选)
从医这么多年来,徐教授治疗的病例不计其数。谈到印象深的病例,她提到之前接诊过一个不到9岁、眼睛外斜小女孩。小女孩在上海某医院做了手术后不理想,变成内上斜,之后很多医生都觉得很难调整,全家人都愁得睡不着觉。几番辗转,小女孩父母找到了她,希望能接下这个“烫手的山芋”。
经过徐教授的精细检查与诊断,最终徐教授给小女孩做了手术,成功地把她的眼睛调正,小女孩父母千恩万谢,徐教授也成了她们家的恩人。
宝刀未老,继续为民服务
退休后,很多医院发来邀请,经过一番了解,徐虹教授选择了到广州康晶金眼科门诊坐诊。
“真心希望现在的年轻医生能好好深入钻研医术,为大众解决眼病困扰。”被问到有没有完全退休不干活的打算,徐教授说,现在她微信有个粉丝群,是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眼科医生,时不时就在上面请教她指导工作,眼科医生都非常渴望得到她的技术指导,她也希望能帮助他们提升医术。
另外一方面,还有患者有复诊需求,会介绍、推荐有需要的病人来看诊,病人们都希望徐教授不要那么早退休。凌晨1:39分的微信,这位70多岁的老教授还在回复年轻医生的问题。
“能多干一天,也是多为人民服务一天吧。”她想起当年她爸爸说的话,学医为国家、为人民、为军队做实事,这么多年来,她也算实现了爸爸的要求,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注1:徐虹教授母亲夏溶为新四军《东南晨报》、《江海报》记者,曾任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长、厅办公室主任,南通医学院副院长。系中华诗词学会及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
徐虹教授父亲徐铭为《东南晨报”》及《江海报》的首任负责人及首任总编辑。曾兼任“苏中教育”“新教师”“生活杂志”等主编。
附徐虹教授出诊信息